

在农安镇黄龙路和宝塔街交汇处,一座辽金宝塔将浓郁的历史镶嵌在繁华街市。宝塔依古城而坐,史传建于寺中。寺是黄龙寺,城是黄龙府。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俘获徽、钦二帝,将两人一度囚禁于黄龙府。岳家军收拾旧山河,誓要“直捣黄龙”,一雪靖康之耻,正是要直抵金人老巢----黄龙府。据《辽史》记载:“龙州黄龙府本渤海扶余府,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崩,有黄龙见,更名。”岳飞所指的黄龙府即现在的农安城。
农安人至今仍津津乐道于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故事,当然,这的确是这座城池名传千古的点睛之笔。
但黄龙府历经千年的沧桑,着眼处却远非一个“靖康耻”而已。至于李大钊先生的“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恐怕也是遥想当年这座城池重兵把守、易守难攻、威镇四方的峥嵘豪迈。
农安古城位于西部草原与东部丘陵相交会处,扼松花江两岸和南北交通咽喉,因此成为军事和交通要冲。自建城以来,东胡、鲜卑、秽貊、肃慎、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都曾试图攻城掠地,借此占一统山河的先机。从境内出土的大量辽金时期文物及周围23座辽金古城遗址,足见农安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繁华景象。
这里见证着夫余、渤海、辽、金等朝代的兴衰更迭。到辽初时,黄龙府已统五州三县,伴随着政治、经济、交通的发展,不仅人口急剧增长,更成为民族杂居、交互往来之地。据《三朝北盟会编》所述,黄龙府“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通晓,则为汉语以证方能辩之”。辽上层笃信佛教,黄龙府作为辽六府之一,也大兴佛事,农安县的44米高、八角檐式的辽金宝塔即是在辽圣宗太平三年(公元1023年)兴建,历经千年风霜而不倒。
随着政权的交替,黄龙府也经过多次更名。金代称济州、隆州、隆安府;元代曾一度成为开安路的治所;至明代,这里成为蒙古族的游牧地,并在旧址设驿站命名“龙安”;抵清,黄龙府始设县治,称“农安”,并延续至当代。
虽然-早已远逝,帝王将相也都掩埋进了故纸堆。但黄龙府作为中国辽金文化和北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留给世人的不只有辽金风格建筑群、古城区遗址,芦苇荡漾的波罗湖,更将气吞山河的豪迈烙刻进世代繁衍生息的人们的骨血里。
黄龙古城历经蛮荒到文明,从狩猎到农耕的沧桑岁月,如今,农安县启动了“弘扬黄龙文化,打造东北历史文化名城”工程,计划用3到5年时间完成黄龙府文化遗存的保护以及进行文化项目开发等系列工作。首先将黄龙府古城区遗址内,择地规划兴建黄龙府文化园。包括复原重建辽太祖行宫、徽钦二帝关押处,以及元代驿站,借此形成一组辽金风格建筑群;二是以辽塔为中心,规划复建千年古寺黄龙寺,并兴建黄龙府历史博物馆,全面收集、保存和展示黄龙府各层面的历史文化遗存。
颐家是饱受飘泊游荡之苦,草原人想往追求的安逸家园,颐家以其休闲、安逸、宁和、吉祥为主要追求目标。
吉林省牧家养殖有限公司旗下的“草原颐家”,恪守草原人的想往,融入现代元素,充分利用410公顷的草原面积,倾力打造出了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美食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村,并隆重推出主打项目。
草原美食、蒙古宫庭烹饪结合游牧民族野外烹饪,主推羊、牛、猪、兔等系列。追求原生态,着力打造“食在颐家,品味草原”的格调。
草原狩猎,弩弓兼备:主推草原狩猎与室内活体射猎。追求豪放,着力打造“现代颐家,感受草原”的格调。
草原垂钓:绿色拥抱的野生池塘,主推粗简竹具的原始垂钓。追求野趣,着力打造“约在颐家,乐在草原”的格调。
草原度假:集蒙古风情与现代时尚为一体,主推蒙古包的温馨与草原中的奔放,追求新、奇、特,着力打造“下榻颐家,回味无穷”的格调。
餐饮是颐家推出的最具特色的项目之一。颐家从菜系到服务无不突出东北农村的传统民俗文化和农家菜的特色,在此可远离都市的喧嚣,在宁静温馨中尽享富有风情的特色服务和农家美食。
颐家人“重情守信、以您为本”。所有颐家人满怀热情、期待您的莅临.
夕阳西下,伴随着美丽的烟火,篝火晚会开始了……
项目特色:狩猎、篝火、采摘、垂钓、卡拉OK、冰雪项目、台球、乒乓球、自动麻将机、独立炕包、独立客房、茶道、休闲、度假、聚会好去处。
用餐特色:绿色生态大棚提供绿色蔬菜,无农药无化肥,自己养殖场饲养牛、羊、猪、鸡、鸭、鹅、兔、鸽、飞龙等,鱼为自己养殖场泡塘野生鱼。
项目规模:公司占地面积为410公顷,其中草原210公顷,野生鱼塘200公顷,整体围栏封闭,现已建成养殖场,年出栏牛800头,羊、猪、鸡、鹅等,生产无公害养殖畜禽,养殖场提供充足粪肥给种植场,种植绿色蔬菜、瓜果、粮食,直接提供给度假村。
古塔修复:
古塔因近千年的风雨侵蚀,损坏严重。解放前此塔已濒临坍塌,一九五三年开始修缮,后因故停工,一九八三年又对未竟工程进行续建,终使千年古塔恢复了原貌。国家于1953年拨专款全面修复了古塔,每逢旅游旺季,来此参观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在长春地区,有座古老的宝塔,坐落在长春西北七十公里处农安县内农安镇城西门,这就是农安古塔,亦称“佛塔、辽塔、金塔”。文物发现
在塔身第十层中部曾发现一小砖室,内藏铜铸的佛像和菩萨像,木制骨灰盒、瓷香盒,细线阴刻佛像银牌饰等珍贵文物,此塔对研究辽代宗教和建筑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历史沿革:
农安镇历史悠久,原镇古城建于扶余国,是扶余国后期346的王城——文明遐迩的黄龙俯所在地,古城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辽圣宗三年(1023年至1030年),建有宝塔,位于古城西恒外一百米处,亦称:佛塔”,辽塔,“宝塔”。古塔,八角十三层,塔高44米,为密檐实心塔,以形状各异精制灰砖瓦建造。塔身有亚门,平栏门,角梁,斗拱,花拱,采用不同样式的平瓦,猫头瓦,飞翅瓦等不同工艺形式。农安县是金代黄龙府所在地。辽金时代这里是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留下诸多历史遗迹。辽代古塔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它建于公元983至1030年,为砖砌实心,八角十三层,高近40米。一层层檐下有砖雕斗拱,八面壶门,塔身层层收分,宝顶直插云霄。塔檐层层飞展,檐角风铃琮琮。修整后的金刚寺建筑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别具特色。抗金名将岳飞的名句“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曾使很多旅游者前来实现其夙愿,又使许多观光游客醉卧农安。
太平池水库位于农安县西南部的龙王、三岗、烧锅三个乡镇交界外,始建于1942年,是一座集蓄水、防洪、灌溉和养殖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库,库容5700万立方米,蓄水面积34.3平方公里,可灌溉水田13000亩,旱田4200亩,年产鱼2000吨左右,距长春市区30公里,交通便利。农安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太平池水库的旅游开发建设,已经完成了旅游项目包装和旅游规划设计,积极进行招商引资,把太平池水库打造成一个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主生态旅游区。
太平池水库水域宽广,景色优美。岸边芳草萋萋,凉风习习,绿树成荫,虫鸣鸟叫;水面波光粼粼,鱼船成行,野鸭戏水,游鱼腾跃。游人可以漫步堤上,欣赏秀丽的田园风光,闻吸着水面凉风带来的阵阵稻香和泥土气息;可以泛舟水上,垂钓岸边;可以享受农安饭庄和水库渔村的绿色农安饭菜。每逢周末,携家人、朋友、同事到此,一定可以摆脱城市的喧嚣与嘈杂,觅得一份怡然与惬意。
红石砬风景区位于农安县靠山镇东北16公里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交通便捷。周围山水环绕,林地面积达到20公顷,山上遍布野果、山杏、山葡萄、野梨、山红、桑仁等纯天然植物。每年端午节前后,前往山中踏步、吃桑仁的游客络绎不绝。松花江地处九江下哨,大半水域流经靠山。在江中打鱼、捞石的电船就有数十艘,构成了“船在江中游,人在岸边看”的壮丽景观。每逢七月,江水上涨,水流湍急,是乘舟漂荡、顺水漂流的大好时节。松花江水炖江鱼更是原滋原味的美食,品尝美味,酌以靠山小烧,观景赏色,令人欲醉欲仙,仿佛至若仙境。来到靠山,可一定不要忘记给亲友带回一些靠山特产:红石小米、纯粮小烧和鸭蛋,都在国家商标局注册,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人民公园坐落于县城东北隅,毗邻金刚寺,总占地面积30公顷。公园的整体设计方案是以黄龙文化为依托,体现民族文化与自然地和谐统一,通过个性化的创意,融入艺术感染力,将游客浏览、观光、休闲、度假需求作为整体环境创作的切入点,以文化内涵作为公园的背景积淀。本着“粗放中见细微”的规划原则,因地制宜,,通过营造各类不同环境氛围来展现不同的空间形态。公园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正门、人工湖、廊亭、甬路、环形沥清路、路灯、健身器材、旱冰场、门球场、休闲椅、茶舍、护坡、温室、风景墙、凉亭、艺术长廊、音响、喷灌泵房、排水沟等设施样样齐全。每到夏季,公园内树木成荫,百花争艳,青草翠绿,湖面荷香阵阵,岸边游人不绝。
前岗乡位于农安县东部,伊通河东岸,南距长春市50公里,北距农安县城20公里。前岗水资源比较丰富,伊通河贯穿南北绕经全乡6个村,富饶河横贯东西,绕经全乡4个村,全乡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7座,可蓄水4000万立方米,年产鲤鱼、草鱼、鲢鱼二十多万吨。当地农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承包水库鱼塘,发展“农家乐”旅游。大小鱼塘错落地分布在村路两边,稻田里的禾苗随着清风连绵起伏,散发着阵阵清香,蜂飞蝶舞,虫鸣蛙叫,勾画出一幅秀美的田园风光图,游人垂钓其中,好不惬意。
龙府广场位于农安县城宝安路中段南侧,总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铺装面积4.2万平方米,广场可容纳5000人举行-活动。广场北侧设有农安县城标志的雕塑,象征着“一城两柱,五大经济”,两侧是休憩园地及小型活动场地,以规划的园路和大面积的铺装为基调,体现了广场的开阔大气。整个广场是集商业、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2009中国·农安兔业产业交易会”开幕式在龙府广场举行。
水面100平方公里,水深1~2.5米,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0公里;草原面积50平方公里,苇田30平方公里。当地老百姓更习惯称其为“笸箩泡子”——因其底部平浅,状如早年间农家的大笸箩而得名。
长春金刚寺
长春金刚寺
金刚寺位于吉林省农安县东北隅古城街东侧,建筑面积二千平方米,占地面积八千平方米。山门名“极乐门”,正门楼上镶一宝珠,四面飞檐翘角,飞檐下按八卦方位雕刻十二条龙。正门楼上横额是三个涂金大字“金刚寺”。步入山门,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再向北是东西厢房,分别是五观堂和僧寮。中间为前、后殿,前殿是天王殿,后殿是大雄宝殿。
天王殿建筑面积一百六十五平方米,高六米。“文革”后又扩建了九十平方米,青砖灰瓦,红柱彩檐。殿顶有一铁制八角三层塔亭,顶铸牡丹花。亭上塑有各种走兽和扬须张口的龙头,下雕大花篮。四面檐有十四根明柱,上端是精雕木制套环和云券连结。东西山墙镶嵌六角形花窗,边缘是五彩缤纷的浮雕花环,系古典单檐庑殿式建筑。本殿正中供奉弥勒菩萨铜像,东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像,后面供奉韦驮菩萨站像。
大雄宝殿磨砖对缝,歇山屋顶,翘脊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顶雕筑蓝地金花的宝瓶;宝瓶两侧有两条巨龙,身腾尾翘。四脊上雕筑望海猴、啸天犬等神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脊的尽端分别从上翘飞檐中伸出六条金龙,龙首高昂,张囗向天,腭下镶铜制连环,环上挂铃,风吹铃动,叮叮作响。金龙下端塑象首,下层飞檐排列八十个猫头瓦,瓦上是各种人头像,楼上平台四根明柱伸出四个龙头,口含红灯。整个建筑精巧而壮观。大雄宝殿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迦叶、右阿难,两侧是十八罗汉。
文殊殿左侧建有开山老和尚普霖的白色灵塔,安葬着普霖和尚的骨灰,灵塔四周刻有碑文,详细记载了普霖法师生平、业绩。叙述了普霖法师于1929年始建金刚寺前后的10多个春秋的和谋望和辛劳,终于使金刚寺在1936年建成。
刘尧生态园
刘尧水库位于农安县靠山镇境内,距长春市135公里。水库由大小二十几个泉眼汇集而成。泉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流淌、美水胜收,故有“圣水、圣泉”之称。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当地瘟疫泛滥,居民多死于病灾。而饮此泉者,竟都保住性命;未饮者,十有五死”。另据刘尧屯70岁以上的老人回忆:“1947年,当地流行瘟疫,附近百姓纷纷将家搬至水库周边,以躲病灾。而未搬者,十有三、四亡。”历史真实地见证了:圣水、圣泉,名不虚传。2003年,社会名流刘志胜先生与其日本友人金崎胜先生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对刘尧水库进行了保护性综合开发与建设。建成了一座集旅游、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的、绿色的、自然的刘尧生态园。在这里游客将一览大自然的优美风光,体验民风民俗,品尝野生美味,享受星级服务,令人乐而忘归。